为什么去锻炼

为什么去锻炼

为什么去锻炼

怎样才能说服你去锻炼? 想减肥,想要更好的身材?防范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保护骨骼?还是延年益寿? 你可能觉得上述任一理由都足够说服人们去锻炼,可是大量研究显示,情况并非如此。

公共卫生专家、医生、媒体上的运动达人——比如我——似乎一直在试图鼓动久坐不动的人变得爱运动、并且坚持下去,但却并没取得什么成效。 多少年来,人们持续接受着“想减肥、预防严重疾病、促进晚年健康就必须锻炼”的信息轰炸。当然,多数人也说这些好处值得重视。可惜,绝大多数美国人(大约三分之二)还是超重甚至肥胖。显然,他们没有吞下那颗“锻炼药片”。

现在心理学家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强烈的信息:是时候停止拿未来的健康、减重和改善个人形象来刺激人们锻炼了。相反,专家建议采取销售人员常用的产品推广策略:把体育锻炼刻画成能够增进人们当前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方法。 我们需要把锻炼与人们每天的生活联系起来,大家的日程安排已被无间断的待完成事件占满了,我们只能把最重要的挤进去。

传递新信息
一些专家认为,如果收益过于遥远或理论化,人们就不太可能长期坚持锻炼。 “一定要把锻炼描述成当下就有成效的诱人行为才行,认为锻炼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人,比那些把锻炼当作促进健康手段的人要平均多锻炼一年的时间。”
她们设计了这么一条公益广告,鼓励育有子女的职业女性锻炼身体:晚餐后,妈妈与孩子们在街道上散步,这位妈妈边走边说:“这太棒了,我既能健身,又能和孩子在一起,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锻炼是多么重要。”
基于很多对促使人们开始并坚持锻炼的原因的调查,希望专家们不要再把“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 ”这样的适度锻炼当药方一样开给病人。反之,公共卫生官员应当把锻炼描绘成“一种情感诱惑,使其在人们的昼夜忙碌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即刻回报远比未来收益诱人得多,现在感到开心快乐、压力骤减,比将来可能不得心脏病或癌症更鼓舞人。在一项对252名上班族所做的调查中发现,尽管很多人都是为了减肥和提升个人形象才开始锻炼的,但这类因素并不能激励他们长期运动下去。应当更强调锻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 体育锻炼是生活的万金油,很遗憾我们并没有教给人们这一点。我们告诉他们的是,锻炼是药,或是对体重秤上超标数字的惩罚。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应该是人们主动想做,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医生强迫的。

另有研究表明,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甚至种族都在“告别旧我,积极运动”中起着作用。比如说,大学生开始锻炼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自己显得更有魅力。不过看起来让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似乎是有规律的锻炼所带来的减压效果。
说到老年人,对健康的考虑则是主要诱因。但是能使他们持续锻炼的原因就变成了一些非锻炼而不可得的情感:友谊、社区意识、志同道合者间的关系等。在我们当地的基督教青年会(YMCA)里,绝不乏灰白头发的妇女忠实地参加着水上运动课程。 在最近一项包含了1690名超重或肥胖的中年人的调查中发现提高幸福感对女性更有影响力。而男性则表示未来的健康才是他们的源动力,不过怀疑这是由于男性不愿意表现出自己在心理上有需求的缘故。 什么能维持我们的生命,我们就坚持做什么,我们应该努力推进销售人员所说的‘顾客忠诚度’。通过教授人们锻炼身体为何有益于日常生活,来帮助他们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

价值远高于减肥
很多人(估计是绝大多数人)开始锻炼都是因为想减肥。可是一旦发觉所期望的斤两减不下去,锻炼这件事就很可能被抛诸脑后了。
无数研究证实,只要没给饮食习惯来个大改变,加大运动量不过对减重有些许效果而已——然而锻炼能让人们保持在减肥成功的状态,甚至可以帮助甩掉一些重量:特别是腰部,这对于健康是有利的。 举例来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和英国利兹的研究者们请58名不爱动的超重或肥胖者参与了一项为时12周、受到密切监控的有氧运动项目。虽然减重效果甚微,但参与者的腰围缩小了,血压和静息心率降低了,有氧代谢能力和情绪都有所改善。

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人们锻炼,少强调减肥。
减肥不成功所引起的失望和自视过低会让人难以坚持,并产生一种锻炼无用无益的成见。 我每天步行3英里(约5公里)或骑车10英里(约16公里),还要游泳0.75英里(约1200米)。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可能首先回答:保持体重。然后是:活得更长更好。不过这绝非每天一大清早就诱使我跳下床,和朋友们一起晨间行走,然后骑车去YMCA游泳的根本原因。
真正的原因在于运动给我的感受:精力充沛、压力不再、更有效率、更专注,当然还有,更开心——我能够在休息时更加放松,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低谷时更加得心应手。

发表回复